您现在的位置: 西瓜 >> 西瓜营养 >> 正文

治愈80岁高龄脑血栓患者的秘密,就是以脉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0-3-24 9:20:57

1

医案篇

山西省建筑总公司退休干部卢××,年在其80岁时,于11月7日忽患脑血栓。在解放军医院住院一个月,后出院于12月12日来我诊所。

诊见口眼歪斜,右半身不遂,右手不能动,舌僵硬,语言不清,舌质稍红,苔薄白。左寸关脉浮稍紧数,从脉证来判断,西医虽诊为脑血栓,在中医来说属于中风,当先以祛风佐以活血通络为治,方用小续命汤加味。处方:

麻黄10克防己10克野党参30克桂枝10克黄芩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杏仁10克防风15克附子10克细辛5克升麻10克白芷10克苏木10克红花10克甘草10克

水煎服,6剂。

嘱以白天服3次,夜间服1次,并居于密室,不得受风。

年12月27日二诊:言其服药4天后诸证悉平,并说由其弟代为煎药侍奉,严格按照我所说的日三夜一、居于密室服药法,故其病4天即愈。

我说此乃孙思邈在《千金方》中所云小续命汤服法,并言“无密室者不可治”一语,非吾之发明也。

中医虽有“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”之说,然则具体到此案例,当重在祛风,或可言“治血先治风,风去血自宁”。倘见脑血栓只知活血化瘀,此疾何能得愈?此凭脉用药也。

问及卢××此次来诊,其言近日头胀头昏,头重脚轻,口干苦,恐是二次脑血栓之先兆,故急来就诊。

诊其脉左寸关弦大而硬,显系肝阳上亢、肝风上扰之候,遂予大剂镇肝熄风,佐以化痰通络为治。处方:

代赭石50克怀牛膝30克生龙牡各30克白芍15克元参30克天冬30克川楝子20克麦芽15克茵陈30克生半夏20克生天南星20克生白附子20克夜明砂15克蜈蚣10条全蝎5个

水煎服,10剂。

年3月16日三诊:诸症遂愈,然近日又有些头胀头昏,口中又有些干苦,并且胸部憋闷。诊其脉左寸关弦硬大,此肝阳又起,且有瘀血为患。治以镇肝熄风,佐以活血化瘀,理气、宽胸、通络。处方:

代赭石60克怀牛膝30克生龙牡30克白芍30克元参30克天冬30克桔梗10克枳壳10克瓜蒌20克薤白10克茵陈30克野丹参30克夜明砂30克麦芽15克菊花10克地龙10克蜈蚣5条全蝎10克

水煎服,10剂。

年4月30日四诊:言服药后前症皆愈,原来睡眠很差,现在也好了;原来食不知味,现在食欲也好了。唯眼睛常流泪,腿有些软,走路时间长了不稳。脉一息6至,左关稍浮大滑,治以通利三焦、活血化瘀、和解表里,佐以健脾利湿、清肝明目。处方:

苍术10克川朴10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防风10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金银花15克瓜蒌10克薤白10克枳实10克柴胡10克黄连10克野丹参40克茯苓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白术10克桂枝10克生地15克黄连5克丹皮10克生姜3片大枣3枚为引。

水煎服,10剂。

年7月23日五诊:言前症皆有好转,现唯腿软无力,舌质红,舌苔薄黄。脉一息5至,寸关重按而虚。此年高体衰之人,当大补气血,虽腿软属下,其治在上——益气升提,佐以活血化瘀、清热凉血。处方:

绵黄芪60克野党参3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升麻6克柴胡10克当归15克丹皮20克生地30克生山药30克怀牛膝30克野丹参30克茯苓15克赤芍15克菊花10克仙灵脾10克甘草10克

水煎服,10剂。

年10月21日六诊:言前症已见好转,现又有些走路不稳,眼流泪,嘱按四诊方服10剂。

年11月30日七诊:言眼睛已不流泪,唯腿还有点软,脚麻木,脉弦稍数,治以益气通利三焦,佐以活血通络。处方:

绵黄芪60克苍术10克野丹参30克川朴10克陈皮10克怀牛膝30克石斛

15克瓜蒌10克薤白10克枳实10克茯苓10克柴胡10克泽泻10克猪苓10克

白术10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木香10克水蛭10克甘草10克

水煎服,10剂。

年1月18日八诊:言精神饮食皆正常,唯近日脚凉。脉一息5至,左脉沉大,右脉寸、关、尺皆不足。此胃气上逆,肾阴阳皆不足,治以健脾和胃降逆,佐以补肾之真阴真阳。处方:

野党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甘草10克陈皮10克生半夏15克竹茹10克野丹参30克仙灵脾10克丁香3克柿蒂10克龟板胶(烊化)10克鹿角胶(烊化)10克

水煎服,10剂。

年4月5日九诊:言现在身体一切正常,唯近日又有打嗝。诊见舌质红、口干,脉弦大7至,治以平肝和胃、降逆滋阴。处方:

生龙牡各30克代赭石30克白芍15克怀牛膝30克元参15克天冬15克龟板(先煎)15克川楝子10克麦芽10克陈皮10克竹茹6克茵陈30克甘草10克

水煎服,10剂。

年11月8日十诊:言半年来身体一直很好,近日有些头晕,腿无力,舌苔薄黄,脉一息5至,右寸关不足,左寸浮。此又有中风之迹象,又当祛风。因气虚已甚,还当大补气血,佐以活血化瘀。处方:

绵黄芪70克野党参60克麻黄10克防风10克附子10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黄芩15克防己10克杏仁10克野丹参30克葛根15克升麻6克柴胡6克怀牛膝20克菊花10克甘草10克

水煎服,10剂。

年6月6日十一诊:言其身体一直很好,近日有些头晕,诊见舌质红,口干,脉一息5至,弦大而虚。此仍为气血不足,当补气血,佐以活血凉血、清利头目为治。处方:

绵黄芪30克野党参60克野丹参30克葛根30克菊花10克仙灵脾15克川牛膝15克石斛20克生地30克白芷10克木香10克菊花l0克水蛭10克丹皮20克甘草10克

水煎服,10剂。

年11月7日十二诊:言半年来身体一直很好,但近日突觉两腿十分软弱无力,饮食一切如常。诊见脉左寸关弦大而虚,一息5至。此又当大补气血,佐以活血通络。处方:

绵黄芪60克太子参20克野丹参50克葛根20克菊花10克仙灵脾15克川牛膝15克白芷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炮附子10克地龙15克水蛭20克甘草10克

水煎服,10剂。

年11月14日十三诊:见其面色红润,言两腿已不软,且当众表演从座位上不用手扶就能起立自如,而过去必须双手扶座位始能慢慢站起。

诊见脉一息5至仍稍大而虚。

嘱其继服上方10剂,太子参改野党参60克,野丹参改为60克,并加葛根30克,石斛15克。

年12月12日十四诊:言其一切正常,精神特别好,前些日子还乘火车到西安旅游了10来天,受了点风寒,脚凉,腿有些抽筋。诊脉一息5至,于前方加炮附子30克(先煎),10剂。

又告之其虽然脑血栓已愈,且身体强健,但毕竟已是83岁高龄老人,且不可再在隆冬季节外出旅游。

中医讲天人合一,冬主闭藏,当早睡晚起,慎避风寒。并晓之以“老怕伤寒少怕痨”之理,不可有半点麻痹。

2

医话篇

卢××以80多岁高龄患脑血栓,经西医输液治疗一个月未效,来找中医治疗。经诊14次,药进百余剂。年3月我在威海,为求实情,专门往太原他家打了个电话,他亲自接的电话,声音洪亮,言语清晰,说他身体一直很好,请我放心。

年11月18日,他又来到我太原诊所,行动如常人,已85岁高龄,言语谈吐皆正常。我心中颇多感慨。

或问:医生治病救人,天经地义;数年后回访,亦属寻常,有何值得感慨呢?

答曰:君有所不知,以我之经验,高龄人患病,最为难治。原因很简单,《内经》云:“年过四十,阴气自半。”也就是说,人到了老年,身体各系统的机能逐渐衰退,而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。所以老年人各种疾病都多,特别像罹患脑血栓的老年人,很难恢复正常。即便一时得愈,极易二次、三次复发而终致不治。

脑血栓中医称之为中风,或直言为半身不遂。因风为百病之长,故历代医书咸以中风列于首门。其论证则有真中、类中、中经络、中脏腑、中血脉等;其论治又有祛风豁痰、养血润燥、育阴潜阳、补气培元等。其说越多,其治越繁,其理越晦,其学益难。

故自古以来,中风即为难治之疾,众说纷纭,而莫衷一是。

迨丹溪出,谓左半身不遂属血虚与瘀血,以四物汤加桃仁、红花、姜汁、竹沥;右半身不遂,属气虚与痰,以四君子汤加竹沥、姜汁,以气血分左右,泾渭分明,何其简明也。

然则用之难有一效,徒增人以迷茫也。疑此非临证经验,乃丹溪翁酌意揣度之论。及清·王清任著《医林改错》,创补阳还五汤,以大剂黄芪佐以极少之活血通经药治半身不遂,大开法门,好评如潮。

然用于脑血栓见脉沉弱或大而虚者,颇见卓效;若用于脉弦大而数者,鲜不偾事。且王清任谓人之所以患半身不遂,亏损元气是其本源。

其言若十分元气“亏五成剩五成”,“经络自然空虚,有空虚之隙,难免其气向一边归并。如右半身二成半,归并于左,则右半身无气;左半身二成半,归并于右,则左半身无气,无气则不能动,不能动,名曰半身不遂,不遂人用也。”

王清任说的貌似有理,实则亦揣度之言也。

果系如此,那失去二成半元气一侧固属无气而不遂,然得到二成半元气的一侧当是五成元气,此侧当倍感有力也。因元气较原来多了一倍嘛!证之患者,可见一例乎?

又,王氏此书重在提出“业医诊病,当先明脏腑”,否则那就是“痴心说梦”、“盲子夜行”。故亲自到人冢、刑场观察尸体内脏,此确属有非凡之勇气和求实之精神,令我辈景仰。

然气是无形的,如何通过解剖尸体能看得到气?且又看到一侧之二成半之元气跑到另一侧呢?岂非自相矛盾?

中医的脏腑学说讲的是脏象,是“司外揣内”,是无形的;而王清任所追求的脏腑的形态和位置,是有形的,是人体尸体解剖学,这样研究人体是对中医的误导。

而现代有中医专家说王清任是“中医学界较为彻底的先觉者,标志着中医学者自己通过实践,已经悟出并开始踏上实验研究的前沿。”评价其为“古代中医由阴阳思辨向实证解剖进展的里程碑”,将其误导又给予如此之高的评价,不仅表明自己对中医竟是如此无知,而且是给王清任的错上加错,给中医误导之再误导!

关键的问题是,王清任搞的“实证解剖”乃是西医的基础。脱离了中医阴阳学说“上守神”的最根本的思想,做的是“粗工守形”的工作,于中医何益?

按王清任书中所说“脏腑一事,访验四十二年,方得准确,绘成全图”,公之于世。

既然你说“业医诊病,当先明脏腑”,用了42年才搞明白脏腑,那你这42年来靠什么治病?如你不会治病,如何能行医自玉田县而到滦州(今河北省唐山地区)、奉天(今沈阳)等地,乃至到北京开设“知一堂”药铺?这不又是自相矛盾吗?

但王清任毕竟是功底深厚的传统中医,他仅仅是将其所看到的脏腑画出图,公之于世。究有何用他不管,而后却说“治病之要诀,在明白气血”,强调“审气血之荣枯,辨经络之通滞”,回到中医思想上来了。

由此则补阳还五汤用治气虚血瘀之半身不遂,乃全书生花妙笔,备受医界推崇。其余所创制就瘀血治瘀血的各方,虽也给人以启迪,但验之临床,取效者鲜。

是故我辈读中医书当辨对错、明取舍,不可全盘接受。

若只遵王氏搞实证解剖,则误入歧途,终身难明中医愈病之理。

古人云“尽信书,不如无书”,此之谓也。

脑血栓者,血栓堵塞脑血管而成斯疾也。血栓有形可见,西医输液以溶栓通栓,中医活血化瘀,均欲除之而后快,见瘀治瘀,已成套路。罹患即治尚可,稍拖延一二日,则难以取效!

我之所以能治愈此例高龄脑血栓患者,得益于以脉证为核心,法无定法,方无定方,量无定量。然每诊遣方用药皆有一定之理。

这里我还想再强调一句,对于首诊的小续命汤,不可套用平常中药煎服法,一定要遵循孙思邈所嘱咐的:一要居于密室,不可在服药期间再受一点风寒;二要“日三夜一”服,使药力接续,一鼓作气驱邪外出。后世投此方罔效者,疑皆未注意此书中细节,而有时“细节决定成败”,可不三致意焉?

任何一门学问,都有核心,紧紧围绕核心,才能较快地获得该门学问的真知。

中医临床的核心就是脉证。可以说,中医之学乃脉证之学。

中西医之最大不同点是:西医是看着病治病,中医是看着人治病。看着人即看着人的脉证,即“观其脉证”。换句话说,中医正是“以人为本”的科学,是通过解决人体不适和痛苦的种种症状而解决疾病的科学。

中医正是通过与西医截然不同的思维来解决西医解决不了的疾病。习中医者,遑论其聪明与否,紧紧围绕脉证这个核心去研究、领悟、实践,进入这个核心领域,才能登堂入室,才能成为治病的高手。

张仲景正是抓住了中医这个核心问题而垂示千古,所以千百年来被历代名医尊称为“医圣”或“亚圣”。

《伤寒论》《金匮要略》开篇皆言某某脉证并治,即是明证。

有清一代温病派崛起,并非是对仲圣的反叛,他们恰恰是深明仲圣的治病真谛。

我们看《伤寒论》太阳病提纲:“太阳之为病,脉浮,头项强痛而恶寒。”而“太阳病发热,汗出,恶风,脉缓者,名为中风”。“太阳病已发热或未发热,必恶寒、体痛、呕逆,脉阴阳俱紧者,名为伤寒”。

因脉证不同,故有中风、伤寒之别。而《温病条辨》说:“太阴之为病,脉不缓不紧而动数,或两寸独大,尺肤热,头痛,微恶风寒,身热自汗,口渴或不渴而咳,午后热者,名为温病。”因与“伤寒”、“中风”脉证不同,故有温病之名。

伤寒派与温病派并没有先进、落后之分,叶天士《临证指南医案》也大量使用了经方。有人统计在叶氏留下来的个病案中,用仲景方化裁者达70%左右,故近代名医程门雪评价说:“天士用药,遍采诸家之长,不偏不倚,而于仲景之法,用之尤熟。”

而《温病条辨》开头即说:“太阴风温、温热、温疫、冬温,初起恶风寒者,桂枝汤主之;但热不恶寒而渴者,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。”

这就是说,中医不管是什么病名,都要辨证论治,证属桂枝汤即用桂枝汤、证属银翘散即用银翘散。

征保在《温病条辨》序言中说:“伤寒为法,法在救阳;温热为法,法在救阴。”这是因为脉证不同,而分为两大法门,舍脉证于不顾,迳用伤寒方治温病,那就叫“胶柱鼓瑟”,那就叫“张冠李戴”,那就叫“凿枘之不相入”。

庞安常说:“风温、湿温等温病,误作伤寒发汗者,十死无一生。”可见问题的严重性。所以征保又说:“假令长沙复起,必不以伤寒法治温也。”为什么?因为张仲景主张的是“观其脉证,知犯何逆,随证治之”。他怎能用伤寒法治温病呢?

朱彬在《温病条辨》序中说:“余来京师,获交于吴子鞠通,见其治疾,一以仲景为依归,而变化因心,不拘常格,往往神明于法之外,而究不离乎法之中,非得于仲景之深者不能。”

前一个“法”字,应理解为“六经”之法。

后一个“法”字,应理解为“脉证”。而后一个“法”字,这才是仲景的核心,也是中医临床的核心。

正像许叔微在《伤寒发微论》中所说:“予读仲景书,用仲景法,然未尝守仲景之方,乃为得仲景之心也。”

强调学习张仲景,不是不用仲景之方,而更重要的是用仲景法,这个法就是“脉证”。

古人总是说张仲景“发明轩岐之奥旨”,“脉证”就是“奥旨”。说《伤寒论》“如日星河岳之丽天地,任百世之瞻仰,而意蕴仍未尽也”,亦是指此。

所以朱彬评价:“昔人谓仲景为轩岐之功臣,鞠通亦仲景之功臣也。”中医是医道,虽各家遣方不同,然用方之理则一样。

因脉证不同,故伤寒有六经之分。

因脉证不同,故温病有卫气营血之分。

同一疾病,若脉证不同,故同病异治。

不同疾病,若脉证相同,故异病同治。

识得脉证,古方也能治今病。

不识脉证,今方亦不能治今病。

中医之学,可称脉证之学。

因中医是脉证之学,故金元四大家各有其偏,亦各有所得,非孰是孰非也。

因中医是脉证之学,故伤寒温病,各有所治,无先进落后之分也。

因中医是脉证之学,故《伤寒论》三百九十七法,一百一十三方,非但能治伤寒,亦能愈百千杂病也……如是等等,唯脉证是凭,乃无形科学临床之核心,愈病之真谛,岂有他乎?

版权声明:本文出自《中医是无形的科学》(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),由作者郭博信大夫授权《明医相对论》发表。

责任编辑:正安老才

郭博信大夫简介

年生,祖籍河北省唐山。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,年由山西省洪洞县老中医李松如引入中医之门开始自学中医。年经山西省全国中医统考录为中医师。是全国著名老中医李可的发现人和大弟子,祖传中医临床大家梁秀清、黄杰熙的入室弟子。曾任山医院中医科主任、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辑、《中医药研究》杂志社社长。主要著作有《明清临证医话精选》《中国民族民间秘方大全》等五部。发表“贵在传承,重在疗效”等论文20余篇。遍访民间传统中医数十人。一生不尚空谈,惟临床辨证论治是务。

临床擅治心脑血管疾病,如心梗、脑梗、心律失常、脑震荡及后遗症等,主张“贵在心脏不支架”。对心脏猝死的防范颇有心得。亦擅血液病、不孕症、风湿及鼻炎等。

读者朋友,你有什么读后感吗?欢迎文末留言,小编有好礼相赠哦!

▼更多精彩推荐,请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北京白癜风中医医院
白癜风可以吃辣吗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lgwuh.com/xgyy/10916.html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西瓜版权所有



现在时间: